11月8日,作为进博会物流业重要的配套论坛——2018全球贸易与国际物流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2号馆成功举办。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出席论坛,并演讲。
在演讲中,黄有方主要阐述了首届进博会对全球贸易,以及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培养对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性。

第一,进口博览会将促进世界贸易和物流的发展。中国已经是第二大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大概占到全世界总额的10%,庞大的市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进口博览会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将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有数据预测在未来的15年中,中国的进口商品和服务将会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对中国物流业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倒逼港口、航运、进口口岸等,以保证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包括物流业、航运业在内,中国都将为世界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
第二,进口博览会将促进中国物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完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国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小商品市场方面享有盛誉,但有些国家和中国之间的逆差比较大。以美国为例,2017年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额达到了6379亿美元,中国对于美国的出口是5千亿左右美元,占美国的进口额20%左右;中国从美国进口大概1300亿美元左右,占中国进口额大概百分之2点多,中美贸易逆差确实存在。以下是一个集装箱的数据,2017年,中美贸易集装箱生成量约2500万TEU,占全国外贸集装箱生成量约22%。其中,中国出口美国重箱1340万TEU,中国自美进口重箱240万TEU,进出口不平衡性较大,出口、进口航线的重箱率分别为90% 和30%。这种进出口的不平衡,实际上给中国航运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出去的时候”载货满满,“回来的时候”却存在大量空箱现象。但相信首届进口博览会,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进出口不平衡的状态,同时还要提高物流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除了重箱进出口不平衡的改善之外,进口博览会还将促进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改善,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第三,像习近平主席所讲,中国进口博览会是全世界第一个进口博览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在上海诞生,今后肯定会在世界各地延续并发展。这本身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种全新的国际贸易、全球运输、全球物流的模式或者说理念,这一理念也将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这一模式,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被全世界接受并走向全世界的基础条件。
通过这样一种进口博览会形式,来促进全球贸易、国际物流的发展,中国有责任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近几年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物流模式,应该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同时希望这一模式能够形成完备的中国方案,并使其走向世界,为世界服务,促进世界贸易和物流的发展。
第四,要高度重视技术型贸易措施。技术型贸易措施的质量和水平,将会对今后的全球贸易和国际物流带来很大的影响。2017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有一个报告,名称为“贸易政策重要数据与趋势”。上海海事大学对该国际性报告做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型贸易措施将会影响到70%的世界贸易局面,所以为了使全球贸易和物流能够做得更好,更流畅,成本更低,一定要高度关注技术型贸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关税问题。
第五,应该高度重视国际物流和贸易人才。一个企业要走向世界,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是不可能的。物流人才、实际应用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短缺是客观现实,中国也应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口博览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集聚了全球的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同时通过这一平台也将吸引更多物流人才到中国来。上海海事大学做好了这个准备,为国际人才的进入,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审阅)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