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预告 |
电梯费、进小区费、通行费……派个件收费这么多,咋办?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2 |
近日,有消息爆料称,大连60层高的写字楼世贸大厦有不少快递收件方,但是快递小哥需向世贸大厦每月缴纳100元的电梯费,才可以使用电梯,否则只能爬楼梯出入送快件。
无独有偶,其实关于快递小哥在末端派送时遇到的各种收费早已五花八门:如电梯费、进小区费、通行费、管理费、停车费等。收费金额的多少,收费是否合情合理暂且不论,但“物业与快递末端配送”之间的矛盾关系作为“最后100米”派送中的一大问题值得行业深思。
从快递员的角度来说,本来挣得就不多,还要在送件时自己掏钱进小区派单,不送货上门又会被投诉,真是两难。从物业的角度来说,为更好地管理,保障业主的权益,收这笔费用是合理的。显然,从不同的立场来谈收费与否,是很难得出结论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寻找缓和这两者间的矛盾的方式方法。
其实,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关于提升快递末端投递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快递企业因地制宜,与连锁商业机构、便民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组织、机关学校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的第三方企业展开多种形式的投递服务合作。
《快递暂行条例》中也明确提出,企业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签订合同、设置快件收寄投递专门场所等方式,为开展快递服务提供必要的便利。鼓励多个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共享末端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快递末端服务。
目前,一些社区、校园、写字楼等区域,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引入发展第三方平台公司和智能终端服务体系,即“智能快递柜”模式,如不少小区已联合丰巢、中邮速递易设置智能快递柜;也有众多快递企业末端联合,与物业合作建设推进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等,即“人工驿站”模式,如小区中成立菜鸟驿站代收点;还有在社区建立“快递+生活服务”的平台,形成一个流量汇聚、流量经营、流量变现的跑腿模式。此外,还有物业或是私人承包的自提点模式……
总之,不管是掌握快递资源的快企业来做,还是掌握落地资源的地产物业开发商来主导,或者通过整合资源自建平台的创业团队来执行,只要能提升快递“最后一百米”的客户体验,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就值得市场各方进行探讨和期待。
当然,实现各方共赢局面的前提是,综合权衡各方的真实需求。如用户需求是送货上门且及时或准点、完好地收到自己的包裹、信息不被泄露等;快递企业的需求就是挣钱、打造品牌、提升服务,快递员顺利派件、不被投诉;物业公司的需求就是在保障小区的安全、有条不紊地前提下来考虑快件需求。
但就快递企业而言,多年的低价竞争,已经使得行业不堪重负。因此,想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一大办法就是利用价格杠杆来区分这些需求,不同的服务采取不同的价格。另一方面,快递企业需要打破同质化服务的局面,只有服务差异化了,才能拥有定价的话语权。而消费者方面,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意识:想要享受差异化的服务,就要付出相应的费用。而就物业而言,在探索“快递+”模式时,还应加大对这一模式流量的有效开发,提升流量变现率,而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收取各种费用。
因此,在社区、高校、写字楼等的末端派送中,企业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调整,物业可以根据包裹量的多少来选择流量开发模式。但终归一句,任何模式的运营都应该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先,而不应单方面从自身的角度出考虑,忽视整个大局。只有为业主(消费者)服务到位了,物业的价值才能释放,快递物流企业的扩围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需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
上一篇:怡亚通副总裁邱普:拥抱科技 创新供应链服 |
下一篇:电商平台为何怒诉恶意“差评师” |
本文关键词: |
相关文章 |
|
|
|
|
|
|